2006年5月12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七版:前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我省专利代理人才断层
本报记者 李稹

  在日前举行的浙江省贯彻《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座谈会上,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陈志军一针见血地指出,知识产权的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技术创新、技术转化和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瓶颈。
  人才匮乏的现象在专利代理人行业表现尤为突出。专利代理人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支队伍,它的作用是使专利发明尽快实现价值。“好的专利代理人肩负着技术创新与法律保护的桥梁作用,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产权经验和技巧去从事专利代理、专利诉讼、专利技术转化甚至企业专利战略制定等工作。”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所长徐关寿向记者解释了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
  “但现在专利代理人人才断层的现象实在不容忽视!”徐关寿告诉记者,目前我省从事专利代理人职业的大约有200多人,但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老资格”,他们基本上是上世纪80、90年代工作的班底,很多已经接近退休年龄,35岁以下的只占了10%,30岁以下的几乎没有。
  “专利事务所不是没有想过要招聘新人,但培养一个专利代理人入门很慢,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工科专业才能报考相关的资格证考试,拿到资格证还需要见习1年的时间,再经过3-5年业务熟悉、积累客户的过程,没个五六年时间肯定是不行的,但这么长的时间内,年收入一般维持在2-3万,对优秀的毕业生来说显然不具吸引力。”
  人才断层,专利队伍的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利代理工作的正常发展。据了解,一家小家电公司因某个产品受到别的企业侵权仿制而陷入一场诉讼官司。但业内人士在分析了该公司的产品专利申请书后认为,由于专利代理人没写好专利申请书,将产品的保护范围写得太窄,结果很可能该公司会输掉官司,无法维护自己的专利。